准备金率上调对钢铁行业影响不容忽视

6月7日晚,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。经过年内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,至6月底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7.5%的水平,这是央行今年迄今为止应对流动性的最重的一次出击。对于钢铁行业来说,笔者认为,此次调整虽然短期影响有限,但长期影响不容忽视。

紧缩货币政策不动摇

由于央行通过发行大量央票对冲流入资金的实际收效有限,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应对流动性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,粗略估算,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将冻结约4000亿人民币的流动性,考虑到热钱流入加速和本月大量央票到期,预计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对流动性的抵消较为有限,但此次调整更主要的可视为一个强烈的信号,即紧缩货币政策不动摇。

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,在有效控制流动性过剩的同时,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,比如经济增长的下滑,能源、原材料需求的下降和部分企业资金链的断裂等等。钢铁行业是一个投资大且回报周期长的行业,在固定资产和日常资产流动方面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较大。虽然短期内紧缩货币政策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有限,但中长期而言,钢铁行业的增速将受到限制。

加息的空间正在打开

尽管央行此次大幅上调准备金率基本排除了短期加息的可能性,但是汇率升值到一定的阶段以及美国停止降息后,如果央行继续执行从紧的政策,加息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。因为存款准备金率虽然作用很大,但相对来讲比较温和,17.5%的存款准备金率和接近2%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大大限制了银行的运作空间,继续上调的空间有限。如果流动性继续加大,加息是必然选择,而加息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是完全负面的。虽然每次加息对钢铁行业财务费用的增加并不明显,但由于钢铁产品近70%的需求来自于建筑和机械行业,具有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特点,加息将会降低下游产业的投资规模和消费者的信贷能力,导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钢铁产品的需求增速受到抑制。

钢铁价格或成调控重点

在全球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,能源、铁矿石等初级商品暴涨推动了国际钢材价格大幅上涨。而近年来,我国钢铁行业增长依赖的是低要素价格,产品具有成本优势,大量出口的背后却是政府为控制通胀在大量补贴资源性行业,一旦前期直接拉动CPI食品价格推动力减弱,持续暴涨并间接推高CPI的钢铁价格或成为政府下一步调控重点,极有可能年内再度上调钢铁产品出口关税甚至价格管制。而CPI形成趋势性回落后,前期控制的油价、电价等资源价格将可能逐步还原正常的市场价格,将提高整个钢铁行业链条的各环节生产成本,其利润和需求空间将受到压制。来源:我的钢铁